上課鐘響,中文系的這門中國思想史課堂上,難得的全班到齊。不過這不是因為教授打算在這次上課點名,相反的,教授在前一天寄信給全班同學,告訴大家他今天有急事要請假。會讓大家準時出席的原因,是因為教授在信末註明了今天會由陳助教代課。
      陳助教連續兩年擔任這位教授開的中國思想史的助教,為人風趣、幽默的他,在學生裡面已經具有高人氣了。而且他大學時期是歷史、中文雙主修,一肚子的學問,找他聊天的學生,往往會聽到很多故事。而且說實在的,今天全班是打算聽他說故事,而不是聽他上課的。
      上課鐘響,陳助教準時進到教室裡面來,他兩手空空的站在講臺上,看著臺下的同學。他笑了一下之後走下講臺,向第一排的同學借課本來看,說:「課本借我一下,你們上到哪裡了?」
      「先秦諸子,道家上完了,這次要上墨家思想。」有學生回答。
      陳助教回到講臺上,拿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大的名詞,分別是「兼愛」和「非攻」。
      「墨家思想,中心主旨是兼愛和非攻,這點是高中歷史課本給你們的知識。有沒有人已經先預習過課文的,舉一下手。」陳助教說完,看著臺下的同學,沒有人舉手。
      「這樣好了,你們認為兼愛是什麼?」陳助教繼續問。
      有同學舉手回答:「兼愛就是愛別人的父母如同自己的父母、別人的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,是指無條件的愛。」
      「可能嗎?有沒有人有其他意見的?」
      同一位同學又舉手說:「當然不可能,因為愛是有等差的,所以儒家才會批評墨家這種兼愛的理想,是無父、無君。」
     「有沒有人有其他的意見?」臺下沒有人有反應。
     「大家可以先把課本合起來,因為我要對你們說的故事和課本內容無關。」
      大家聽到陳助教有意思要閒聊,精神都上來了。
     「沒有錯,愛是有等差的,一個人不可能對待別人的父母如同自己的父母,對待別人的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,所以儒家批評墨家『無父、無君』是合理的。」
     「我剛開始的想法也是這樣,可是有一天,我母親要來高雄看我,我到火車站去等她,在等她的過程中,我在車站附近看到一個老婆婆在行乞,她似乎身體有殘疾,沒有辦法工作,也沒有人照顧。這個時候,我很理所當然的從錢包拿錢出來給她。」
      「可是看著她這樣子,我忽然想到我母親,我忽然想到會不會有一天,我離開她了,她無依無靠,必須自己一個人過活,要是出了什麼意外,甚至必須到街頭行乞。這個時候我想到墨家的『兼愛』,我想到如果有一天,雖然我離開人世了,但是有人可以照顧我的母親,如同照顧他自己的母親一樣,那我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的離開。」
      「甚至說,當我們去照顧那些無依無靠的老人時,就要想到,如果每個人都能夠為這些弱勢族群而付出,雖然我們不是照顧到我們自己的親人,我們的親人卻會有人照顧。」
      「能夠達到這樣的理想,會不會才是墨子提『兼愛』的真正用意呢?儒家反對墨家的『兼愛』,是不是沒有辦法理解墨子想要達到的理想社會呢?」
      陳助教一口氣說完這些話,看著臺下的同學。每一個同學臉上似乎都有得到新的啟發的樣子。陳助教最後說道:「不過當然,我們知道墨子提倡兼愛最主要的原因其實不是這些,這些不過是我從『兼愛』這兩個字聯想過來的。把課本打開,我們上課吧。」

 

2013-11-2刊於更生日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