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國中理化老師因病去世,在他的公祭典禮上,十多年沒有見面的國中同學,難得的聚在一起。晚上,我們在餐廳裡用餐,訴說著畢業之後的點點滴滴。我們同時回想起已經退休的國中導師,同時回想起當年他嚴厲、強勢的作風。教育的目標在他的眼中,似乎已經轉變成製造一個又一個的考試機器。他始終貫徹著不到一百分,一分打一下手心的原則,有同學忍受不了他的嚴格,轉學走掉了。依稀記得後來他在課堂上提到這位學生,使用的是聲淚俱下的口吻,訴說著自己的用心良苦,是為了學生的前途著想,小孩子不打不成器等等。 
      那個時候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那麼在意分數,必須如此的用功讀書,常常聽到的說辭時:「國中要考好的高中、高中要考好的大學,這樣大學畢業之後才會有好的工作,才會出人頭地。」我們就在這樣類似囈語的言詞當中,轉眼間讀到大學,轉眼間大學畢業,步入社會工作了。 
      而也直到大學畢業之後,我們才了解當時的師長們,是如何活在自己的想像中。我們就像鬆餅一樣,本來都是有各自形狀的麵糊,卻被倒進了固定形狀的鬆餅機裡面,拿出來,就是完整的一個鬆餅,每一塊都一模一樣。 
      最後我們都困惑了,發現大學畢業不代表任何事情,好的大學畢業,或者壞的大學畢業,不能決定你身為人的價值,不能正比於你對社會的貢獻。於是我們同時談論起,那個當年導師眼中的模範學生,臺大中文研究所畢業之後,現在成為了流浪老師,只能到處代課。而幾個選擇警專的同學,現在成為了維持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。 
      我們也談到了自己的身上,談到我們現在的生活,我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幸福感,快樂程度,並不會和自己的收入高低有關聯。有人成為了計程車司機,可是現在一家四口過得很幸福快樂。有人天天盯著股市大盤,每天十幾萬的進出讓他壓力很大。我們最終了解到導師力圖在我們身上貫徹的公式是錯的。人生並不是由你考試的分數而決定,並不是由你就讀哪所大學而決定,決定的是在我們自已的態度,以及我們的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